| 财富理念 |2018全球最好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今年,我们提出中国经济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在市场上引起广泛讨论,表达一个什么含义呢?就是我们战略看多中国经济。这个观点应该是我们过去一系列观点的延续。

我倾向于认为,这一轮的改革是有诚意的,而且随着新政策周期的开始,执行力跟以前是不一样的,实现了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久久为功的政策效果。

而且我倾向于认为2015年12月份中央所提出来的“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应该是抓到了问题的关键。所以说,这一轮改革是表达了它的诚意的,所以我们对中国经济是偏乐观的。

消费主导,全球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对于国内经济,我想先从消费讲起,为什么先讲消费呢?很多中国的宏观经济学家讲宏观经济的时候,一般先讲投资,实际上大家留意,在很多的经济观察者,尤其是海外的经济观察家,认为中国还是一个投资主导,工业化为主的经济体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中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这些年已经超过了一半。

而且在今年,中国消费的增长已经超过了投资,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中国正在进入到一个以消费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

消费升级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温饱,我们的80年代。第二阶段,耐用品,我们的90年代;第三个阶段是住行,我们的2000年以后。

当大家有耐用品以后,解决了温饱以后,有车有房以后买什么?买健康,买快乐,这就是十九大提出来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简单是一个物质的需要了。

所以,未来中国正在进入到一个以消费主导的这么一个发展阶段,我们的消费升级,未来是买健康,买快乐,追求美好生活、品质生活。

这就回到我经常讲的一个问题,对海外的资产配置怎么看?我对这个问题一贯有一个答案,这个世界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为什么?因为中国有14亿人的市场,每年我们GDP增速还高达6-7%,这是什么概念呢?

欧洲是5.1亿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八千万人,美国人口3.2亿,日本1.3亿人,韩国5000万人,全球70亿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而且成长最快的市场,如果你在这个市场都找不到投资机会,你以为你在全球能找到投资机会吗?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这是第一个,中国正在进入到消费主导的发展阶段。

消费主导和投资主导的区别是什么?那就是消费的韧性更强,而投资的大起大落更明显。

房地产去库存成效显著,2018年关键看长效机制和租购并举
二是对房地产。我研究了十年房地产,我认为我们这个市场上对房地产的研究还过于粗糙,情绪化的东西太多。我对房地产的看法是这样,我认为明年房地产销售回落,但是明年的房地产投资不差。

 

为什么?大家看这张图,这是商品房的待售面积,它处于2000年以来的新低,这就意味着这一轮的房地产的去库存是非常充分的,这就意味着未来有补库的需求,同时也意味着政府有加大供地的必要。

在补库周期当中叠加了房地产调控,明年的房地产销售可能会低于预期,但是明年的房地产投资不差。

而且大家知道,中央正推动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明年还有一个政策,租赁房、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什么叫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呢?因为他是只租不售,封闭循环,租赁房带动投资,不带动销售。

2018年制造业投资改善将是一大亮点
我认为明年、后年,中国的制造业投资很有可能是一个很大的亮点,为什么?2010年到2015年,市场自发的力量在出清,又叠加了2016年到2017年的供给侧改革,产能的去化实际上根据我们的微观调研,比市场预期要充分,甚至我认为有些领域很有可能出现了供不应求。

当然很多人会问,过去这些行业都产能过剩,怎么会突然这两年出现了供不应求呢?我要问你,如果没有出现供不应求,怎么会出现大规模的涨价呢?涨价一定意味着在某些领域出现了供不应求。

 大家看这两张图,中国的制造业投资只有4%左右的增长,处于历史新低,但是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盈利增长高达20%以上,你在历史上很少看到一方面规模以上企业盈利增长了20%多,但是企业竟然产能投资、制造业投资只有4%的增长,这是不可持续的,这两个数据一定有一个是错的。

我倾向于认为,大致在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大家将会看到新的一轮产能投资的启动,但是这一轮产能投资的启动可能不是落后产能,可能是先进制造、消费升级、转型,符合中国追求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型需要。这是我们讲的新周期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性力量。

就是在明年下半年,尤其是后年,我们将会看到中国新一轮产能投资的启动,而且新一轮产能投资包括了很多转型的内涵。

这一轮世界经济复苏依靠的是欧美自身力量的修复
对于世界经济形势的观察,现在有两类观点,一类是以我为代表的,我认为这一轮世界经济的复苏,欧洲、美国是靠他自身的力量,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所实现的,他的复苏是可以持续的另一个与之相挑战性的观点,大致认为这一轮世界经济的复苏是中国所带起来的。

我的看法是这样,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率先推出QE,2012年美国已经走出了低谷,走向了复苏,但是欧洲是一个财政同盟,而不是货币同盟,所以他的决策机制非常迟缓,大约在2015年1月份,欧元区才拉开了QE的序幕。

经过资产负债表的调整,欧元的贬值以及民粹主义在法国的退潮,我们看到在欧洲,在2016年下半年,也已经从底部走了出来。

世界上两大发达经济体先后从底部走出来,欧洲走出来意味着什么?欧洲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所以我们在去年下半年,尤其是今年,我们看到中国的贸易部门出现了复苏,2015年,2016年中国的出口都是负增长,但是今年1-10月份,累计出口增长7.4%,实现了比较明显的正增长,即使剔掉价格因素,真实物量也是恢复的。

这一轮世界经济的复苏为什么是可以持续的呢?我倾向于认为,最主要的就是他们先后经过了资产负债表的调整,2008年的次贷危机破坏了美国的金融部门和美国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通过零利率、QE,使得被破坏的资产负债表得以被修复,而且很幸运的是,美国的科技企业并没有参与到上一轮的投资当中。

所以说美国的复苏是最早的,也是最可以持续的,欧洲的情况大致类似,只不过他出手偏慢一点,这是第一个对世界经济的观察。

未来全球竞争将是改革的竞争
既然我们提到新周期,为什么新周期不是一蹴而就的呢?

大家留意,这里叠加了一个短的库存周期,从今年的三季度到明年的上半年,大家将会看到我们将会有一轮的去库存周期,我们的产能周期是向上的,企业盈利是恢复的,出口正在复苏,这是向上的支撑力量,但是与此同时,房地产调控,金融去杠杆,包括再度的去库存是一个向下的力量。

总的来说,2016年到2018年,中国经济可能还是L型触底。但是到了2018年下半年,到了2019年,大家将会看到库存周期、房地产周期、产能周期将会同时叠加向上,包括过去这几年供给侧改革红利的释放,所以我们倾向于认为,到2019年,我们将会看到中国经济突破L型的一横向上,发展的质量显著改善,所有的经济空头必须在明年下半年以前翻多。

这是我对中国经济大致的观察,然后讲讲政策。

我们对全球,包括对中国政策总的观察,大家会看到,我们正在退出货币的宽松和刺激,美联储在加息缩表,欧央行承诺明年要缩减QE的规模,中国从去年下半年,尤其是8月份以来,在金融去杠杆,在加强金融的监管,在全面的收缩我们的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当然他的背景就是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加入到复苏的链条。

未来全球的政策,一方面退出货币的宽松,另一方面是什么呢?未来全球的竞争将是改革的竞争,谁能够在减税、供给侧改革、发展先进制造业、鼓励科技创新方面能够迈出坚实的一步,谁将在新一轮的周期,新一轮的科技创新浪潮当中抢占先机,这是我们对未来公共政策的看法。

当然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我们过去这些年对中国经济从2010年一直是悲观的论调,当新的周期扑面而来的时候,很多人还沉浸在对过去悲观的记忆当中。过去这些年,中国经济在下滑的时候,很多人在呼唤改革,当改革真正展现它的诚意的时候,我认为可能很多人忽视了它的诚意。

那么未来政策的着力点是什么?新周期的政策导向是什么?我认为未来政策的着力点就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政策的着力点转向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从原来的速度效益型转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十九大报告非常提纲挈领的大判断,有了新的论断、新的认识才有了新的思想新的战略。

明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前一年对社会主要矛盾论断首次做了重大的调整,我认为这是十九大报告解读的切入点。

那么,什么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大家知道我们改革开放过去三十多年主要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80年代温饱,90年代耐用品,2000年后的住行。

什么是美好生活?我的理解是追求健康快乐的生活品质,消费升级、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环保、房地产长效机制、扶贫、新一轮对外开放等。当然,它的核心是供给侧改革。新周期并不意味着改革开放的任务已经完成,前路仍然任重道远,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涉及供给侧改革,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社保、国有资本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坚实推进。

作者:任泽平

文章来源:泽平宏观

– END –

| 财富资讯 | 关于2018,这可能是最靠谱的一份经济预测(干货版)

2018年将是新时代、新政策导向的开局之年,在思路变革、新旧动能切换的背景之下,我国经济领域将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小编整理了多位首席对2018年宏观经济的一些预测,全是干货,供大家参考。

1
中国经济增速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小幅回落至6.6%明年经济增速下滑压力将主要来自于投资领域,房地产与基建是主要负面因素。消费增速仍能维持平稳,出口增速相对高位之下难以继续强势上升。预计经济增速小幅下行。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我们认为2018年GDP实际增速为6.7%,走势前低后高,四个季度分别为6.6%,6.7%,6.8%,6.7%。尽管新时代不再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2018年中国GDP增速依然存在向上超预期的可能性。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2018年经济增长合理区间仍然是6.5%左右。

2
2018年房地产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于房地产来讲的话,我觉得整体还是比较疲弱。2018年,销量的负增长是大概率事件,商品房价格整体也会有所回落因为量回落了,价格也会下跌。在总体不乐观的前提下,我认为,房产投资的结构性机会依然还是有。

为什么我没有说会大幅回落,而且到2020年之前我都不大认为房价会出现大幅度的回落,因为房价大幅回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是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在这个前提下维持稳定,防止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是一个很重要的调控目标。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牛播坤:租赁住房REITS突破式增长租金回报率提高、房企融资需求旺盛叠加政策扶持,租赁住房REITS在2018年将迎来突破式增长。

3
中国CPI、PPI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CPI同比升至2.3%,PPI同比回落至3.0%低基数使得猪肉与蔬菜价格在年初大幅推升CPI同比,原油价格、上游传导效应、医改大概率仍将继续提供新涨价动力。考虑基数分布,CPI走势前高后低,整体温和上行。工业品价格上升后劲不足,基数上行之下PPI面临显著回落。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牛播坤:食品和能源等非核心项将推升2018年CPI中枢至2%附近,但核心CPI的回落意味着通胀之狼仍旧不会归来。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2018年我国CPI同比中枢将相较2017年出现抬升,预计明年全年中枢水平在2.3%各季度CPI同比增速如下:2.5%、2.4%、2.4%、2.0%;PPI同比中枢相较2017年则将出现明显回落,预计明年全年中枢水平在3.0%。各季度PPI同比增速如下:3.4%、3.5%、3.1%、2.0%,当前的“结构性”通胀现象显著缓解。

4
中国货币政策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货币政策维持中性,基准利率不变,流动性投放边际略松货币政策对外受制于美联储加息引领的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难有显著放松;对内由于监管趋严带来的金融机构业务调整与实体融资成本上升,存在流动性支持的必要。货币政策维持中性稳健姿态,可能采取价紧量松的搭配,流动性边际略松。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我们认为2018年中国将依然会延续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模式,继续执行减税降费、适度扩大支出规模和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的“组合拳”模式,支出结构的调整方向将重点关注于国家大力提倡的节能环保、棚户区改造、社会保障以及精准扶贫等领域。

5
中国监管政策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监管政策难松,但明年可能边际缓和今后三年的三大攻坚中“防范风险”居首,金融监管政策难松,不过考虑到当前去杠杆已经初见成效、实体经济将受到负面影响等因素,明年继续出台严苛新政概率较小。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十九大前后,一行三会就金融监管频频发声,未来金融监管趋严成为必然趋势结合此前未正式发布的以及纲领性的政策文件,我们认为未来监管可能在大资管业务监管上有所作为,其中可能有单独的理财新规落地。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牛播坤: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现实版的压力测试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现实版的压力测试。打破刚兑的政策基调下,核心资本不足的中小金融机构和薄弱地区的融资平台都将面临现实版的压力测试,潜在风险或贯穿全年。

6
人民币、美元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牛播坤:从欧强美弱走向美强欧弱。特朗普税改落地、欧洲政治风险可能阶段性上升、联储缩表紧缩效应正缓慢显现,2017年的欧强美弱正走向美强欧弱,美元虽中周期已步入贬值通道,2018年上半年将小幅升值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温和贬值,在6.6-7.0的区间波动2018年美欧经济形势反转,美元指数有望在93-100的范围内波动性上行,中美利差收窄,特朗普税改带来资本外流压力增大,人民币汇率存在贬值压力。但逆周期调节因子及资本管制保证了贬值幅度可控,破7概率不大。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欧美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同方向、美国税改等财政政策将低于最初的预期决定了美元指数无法再现曾经“气势如虹”的单边升值,也难以达到103的前期高点。预计美元指数整体呈现90-100区间震荡。预计2018年上半年美元指数将走强,下半年预计美元指数将走弱、欧元走强

7
欧美货币政策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美国经济稳定复苏,美联储加息3次当前美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同时税改落地将对中短期美国经济带来提振,预计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延续。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牛播坤:欧元区货币政策收紧时点或将延后在经济增速渐趋稳定,通胀水平仍显低迷的情况下,2018年上半年欧央行货币政策仍将在缩减购债规模的基础上维持宽松,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期间欧央行或将考虑货政收紧。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预计2018年欧元区将进入货币政策平稳期,年中后才会出现进一步削减宽松的预期而对政策利率的调整将在QE充分调整之后,因此预计2018年欧央行不会调整基准利率水平。总体而言,欧央行将鸽派退出宽松,可能于2018年三季度进一步讨论货币政策正常化。

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

– END –

| 财富资讯 | 【聚焦】2018年物联网热门技术趋势

如果仔细了解了当前技术,我们会发现,2018年将实现许多技术的物联网化,以及边缘计算,完善的分析,甚至是一些安全性的改进等。

根据451 Research物联网事业部主管Christian Renaud透露,多年以来,物联网(IoT)一直都是行业关注的技术之一,但是2018年才是其真正开始改变企业用户群体的一年。

Renaud表示,企业利用物联网分析端的水平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企业将大约一半的数据进行存储,并对另外一半数据进行分析。

他指出:“如果我不打算利用他们(企业)获取的数据,那么我为什么要购买这些传感器服务呢?我认为那些已经部署了物联网的企业,对于已经获取的数据,已经知道了哪些很重要,而哪些数据则不是那么重要。”

随着企业意识到处理所有数据的重要性,情况将会发生改变。探索/发现阶段已经结束,已经进入了更广泛的部署阶段。

企业对于如何利用数据也有不同观点。例如,在零售领域,企业正在将销售点系统捆绑到所有其他数据库中,这些数据库的数量因物联网的出现而倍增。这使得他们可以将PoS数据与进入商店的人数、访问商店的哪些区域以及数据表格进行关联,并将其与转换率进行绑定。

作为美国东北大学硅谷前哨企业家和物联网项目主管,Kilton Hopkins指出,数据处理趋势一直在好转,而硬件价格的下跌则是造就该趋势的因素之一。“我们发现,物联网测量的数据每一年都在不断增长。随着传感器和微控制器硬件价格的不断降低,久而久之,收集更多的数据将变得更具成本效益。在我们进行任何分析和改进业务运作之前,我们需要有数据。所以如果还有需要进行测量的方面,那么或许会发生在2018年?”

边缘计算

在物联网的背景下,边缘计算的核心思想在于可以实际完成系统接近端点而不是云端或数据中心的一些计算工作。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延迟,Renaud表示,这意味着它将成为某些工业物联网应用的热门趋势。

物联网安全

物联网领域不容忽视的另外一个现象设备易受到恶意攻击,而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解决。简而言之,在某些类型的物联网终端上构建强大的安全措施,从经济方面来看永远不可能实现。

这意味着,物联网的真正安全性必须来自于堆栈中的其他地方,也许是网络,或者更高层面,不同企业也制定出了不同的标准。

美国东北大学硅谷校区校长P.K. Agarwal表示,这项工作必须成为2018年的优先项目。他认为:“当需要重新思考正在实施的安全类型时,表明物联网的发展已经实现了新高。”

– END –

2017年全球零售力量(附报告)

德勤的 “2017年全球零售力量”报告根据2015年财报(截至到2016年6月)整理了全球250家最大的零售商品牌,同时报告分析了这些零售商在各个地区、部门和渠道之间的表现。

另外,报告还包括全球50家最大的电子零售商和50家发展最快的零售商榜单。、

全球250家顶级零售商在2015财年实现了利润增长,零售收入总额达4.31万亿美元,平均每家零售商收入172亿美元。

但是,关于消费者的艺术与科学不仅仅是一个列表。德勤首席全球经济学家Ira Kalish在报告中分析了全球经济前景、预测了包括全球化、通货紧缩和商品价格等趋势对明年零售增长的影响。

报告还讨论了关于消费者参与的艺术与科学,希望帮助零售商设计新的体验,并通过适当的技术实现新体验,以此加强顾客忠诚度。零售业革新者知道技术不再是购物体验的补充,它已经变成重要因素。

然而,光有技术本身还不够。顾客正在寻求新的、令人惊奇的产品和经验。

五大趋势包括:

  • 改变偏好:少就是多。消费者不再通过自己拥有多少东西来界定自己,而是按照经历和财产来规划生活。
  • 改变偏好:从众经济。消费者正在寻找那些在社交媒体上宣传的个人品牌的商品和体验。
  • 改变形式:零售化的世界。创客运动、分享经济和其他因素使界定零售商越来越难。
  • 改变格式:按需购物。相关性将由零售商满足现代消费者按需理念的能力决定。
  • 改变期望:指数生活。指数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我们购物方式。

消金时代:谈谈数据与风控的那些事儿

 

摘要:

1、 消费金融现状

2、 征信数据的构成

3、 大数据风控

4、 消费金融风控体系

5、 总结

1.消费金融现状

互联网消费金融时代,如何科学合理的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控制,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整体解决方案?

我国消费结构正在从吃、穿等生存型消费向教育、旅游等发展型和品质型消费过渡,消费升级使得消费金融迎来爆发时刻。互联网消费金融能够通过“消费金融化、金融生活化”,实现金融资源跨期、错期配置,还可为消费尤其是电子商务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风控对于金融来说永远是核心,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消费金融。所谓风控,无外乎就是在一大堆看似正常的用户中将一小撮“坏人”揪出来,因此这当中就会有“求真去伪”的问题。而谈到风控,就一定要讲数据,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本文想和大家一块来谈谈数据与风控的那些事儿,毕竟这是一件痛苦并快乐的事情。

传统金融的风险控制,主要是基于央行的征信数据及银行体系内的生态数据依靠人工审核完成。而央行征信系统里真正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数仅有3.7亿人(2015年数据),因此其他人就需要靠其他的数据来进行信贷风险的判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崛起,有效地将征信数据范围做了很大的延伸,使得我们可以利用更多的非金融机构数据进行风险控制,如BAT等公司拥有大量的用户信息,这些数据可以更加全面的预测小额贷款的风险,这也是现如今大数据征信市场一片火热的主要原因之一。

2.征信数据的构成

互联网消费金融征信数据来源可以分为如下三部分:场景内数据、平台自身数据和外部征信数据。申请贷款时,用户需要提供部分申请信息,如工作信息、学历信息、收入信息等,除此之外合作的平台或场景方也可提供部分信息,如贷款申请时的行为信息等,这些数据我们称之为场景内数据。

以BAT来说,其拥有丰富的生态体系内数据,这就是平台自身的数据。如果贷款平台较大较成熟,且有足够的数据积累,风控则会较弱的依赖外部征信数据;但实际情况是,互金平台都比较小,场景内数据又有造假嫌疑以及出于用户体验的考虑,不会有太多,因此我们会依赖外部征信数据,这也是现在第三方征信数据市场火爆的原因,除了八家准牌照外,还有大大小小的以咨询方式为主的数据公司近百家。这些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公司均可按其模式归为以下四类:反欺诈,如同盾、百融、猛犸;信用评估,如芝麻信用、鹏元征信、前海征信;数据查询,如启信宝、汇法网;数据开放平台,如数据宝、京东万象、聚合数据。

3.大数据风控

谈到如何更好的利用外部数据?很多人浮现在脑海里的肯定是大数据风控或大数据风控模型。而提到大数据风控(模型),会有很多人想到AI、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甚至会把Deep Learning也搬出来。大家潜意识都认为如果大数据风险不提应用了gbdt、xgboost、神经网络等等复杂模型则默认这风控做的很low。个人感觉,“大数据风控“这个词现在有点被神化了。从实际风控业务来讲,当前还没有达到能够直接将AI或很复杂的数据挖掘算法直接应用到风控业务中来。受制于数据、正负样本、征信成本、产品体验等各方面原因,很复杂的模型或AI往往在实际业务中不能有效的跑起来。当然并不是否认AI或机器学习等在大数据风控中的应用价值,我相信未来AI、机器学习等将在大数据风控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方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下我们在大数据风控上的一些小小心得。我们没有一味的去追求建立或运用复杂的模型,但是我们的风控策略或风控模型却又一直灌注着机器学习和AI的思想。举例来说,黑名单数据深得各家互金公司的宠爱,几乎是来者不拒。但因数据污染等问题的存在,市面上各家黑名单的质量参差不齐,而且整体质量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如果还是按照命中黑名单就拒绝这种强规则逻辑肯定不适合,且会将很多本质上是优质的客户拒之门外。

在这里我们可以借助Adaboost算法思想更好的挖掘黑名单的价值,集众家之所长。

图1:Adaboost算法结构

借助这个算法原理,可以把每家黑名单当成一个弱分类器,随着接入外部黑名单数据源的不断增加,根据各家黑名单的表现给予各家一定的权重,最终构成一个强的分类器。并根据不同的场景设置不同的阈值去判定此用户是否准入。

4.消费金融风控体系

聊完了征信数据的构成和数据的使用,那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来源主要有哪些,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呢?

互联网消费金融因其虚拟性,主要风险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欺诈风险,一是信用风险。

图2:风控流程示意图

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因此核心的风险评估流程就是反欺诈和信用评估。对于反欺诈来说,信息核实、高危人群拦截和批量识别是其核心风控手段。而对于信用风险的评估,说到底还是对其收入进行认定,也就是衡量其偿还能力。

互联网消费金融风控在流程上与传统风控一样,可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但又有差异,因为业务的特点就是线上实时审批,也称之为“秒批”;贷前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准入和授信两个环节,通俗的说就是贷前实时反欺诈和实时信用评估;贷中主要关注的是贷中异常的监控和贷中运营,比如好的客户我们要不断的进行调额;贷后上主要关注的是催收,因为催收做得好,很多信用风险问题都可以解决。

5.总结

本文简单介绍了消费金融的征信数据构成、风控体系,以及结合众安保险的应用实例分享了下众安保险大数据风控的小小心得。大数据风控听起来非常高大上,但在实际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一味炒作概念的人,过分夸大其中机器学习和AI所能起到的作用,或者盲目的追求高深复杂的算法。科学合理的利用好大数据,发掘大数据的价值,可以有效的帮我们控制金融风险。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企业包括金融业纷纷拥抱互联网,寻求其在互联网生态下新的业务模式,同时各个垂直领域的小微企业也在向互联网进行迈进寻找其商业机会。然而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新风险,需要依赖大数据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与此同时,互联网海量的流量与客户资源也带来企业运营模式的改变,如何运用互联网海量流量提升运营效能将是企业面临的新挑战。众安科技致力于在线实时大数据风控,为小微互联网金融平台、互联网化进程中的传统金融机构提供基于场景化的大数据风控解决方案,切实全面解决其面临互联网化新业务模式下的核心风控需求。最后,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风险控制的研究中来。

市场信心增强!全球经济增长今年将加快至2.7%

近日,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2017年6月期《全球经济展望》预测,随着制造业和贸易回暖、市场信心增强以及大宗商品价格趋稳,出口大宗商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得以恢复增长,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加快至2.7%。

报告显示,发达经济体2017年增长有望加快至1.9%。在国际形势向好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17年的增速将从2016年的3.5%加快至4.1%。

报告对七大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预测较为乐观,称2017年其经济增长仍将呈现加速态势,2018年增长将超过长期平均水平。新兴经济体复苏将对全球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然而,世界经济前景依然存在风险因素。其中,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可能颠覆全球贸易回暖;持续存在的政策不确定性可能损害市场信心。从长期看,生产力和投资增长持续疲软,可能会削弱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长期增长前景。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说:“长期以来,我们目睹了低增长阻碍减贫进程,全球经济企稳向好的迹象令人鼓舞。尽管复苏脆弱,但已经开始,各国应抓住时机推进体制和市场改革,以便吸引私人投资帮助维持长期增长。同时,各国还需要继续投资于人才培养,培育抵御多重挑战的韧性。”

对于东亚太平洋地区经济的近期发展,报告认为,东亚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2017年上半年不负众望如期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报告预计,中国的经济增速2017年为6.5%,2018年为6.3%。在不包括中国的情况下,东亚太平洋地区2017年经济增速为5.1%,2018年为5.2%。

对于东亚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前景展望,报告指出,东亚大宗商品出口国增长加快。在印尼,投资环境改革和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对私人投资和出口复苏起到了支持作用。在马来西亚,大宗商品价格趋稳提振了消费者和企业情绪。由于宽松的政策对内需稳定增长起到了支持作用,进口大宗商品的经济体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

报告强调,虽然东亚大宗商品出口国增长加快,但东亚太平洋地区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呈上升态势。美国的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欧洲因英国脱欧带来的风险等外部因素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主要发达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情绪上升,也造成了贸易关系未来走势的不确定性。如果全球融资条件收紧的速度快于预期,可能会拉低该地区增长速度,加剧现有的金融脆弱性。

“解剖”95后:私享未来10年消费红利

“我是80后,好像还不太老。但我真的不了解今天的年轻人,为啥不买我的产品……”

每代人,都曾被贴满标签。那些年轻人的喜怒哀乐,却不曾被真的关心和了解,更遑论数据和洞察。我们想试试。

按照出生时间,1995-1999年出生的人被统一称为“95后”。他们现在的年龄为18-22岁,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人口总数约为7848万。未来5-10年,他们将全面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成为消费的主力。

在中国,95后是全面伴随中国互联网发展和经济转型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受互联网的影响比上代人更深刻,由此形成的行为习惯也更具有时代性。

因此,越早了解95后的行为习惯和心理诉求,就能越早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把握机会。

以下为报告正文:

王松奇:漫谈中国优势及其他

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速下滑和金融乱象搞得大家心里很没底。2015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题为“正视困难、保持定力、前景光明”的长篇权威人士谈话,这似乎是党中央某办事机构的声音,目的是稳定人心,总基调是形势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经济增长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由此可见,2015年是国民情绪比较低落的一个年份,这一年股市行情大涨之后又连连暴跌,用某些媒体的说法是“消灭了一大批中产阶级”。2016年5月9日《人民日报》又在头条刊登权威人士文章,1.1万多字主要目的在提示风险。因为在此前一个多月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张高丽副总理在演讲中曾说2016年经济开局形势不错,基调甚为乐观,随后便是5月9日权威人士意在进行风险提示的长文。2017年5月就快要过去了,看来,权威人士似乎不准备发声了。

平心而论,2017年的宏观经济状况的的确确明显好于2015年和2016年,这可以从GDP增速、CPI和PPI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铁路货运和用电量增长情况以及我个人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挖掘机指数”“重型卡车销售指数”等新型指标来证明这一判断。挖掘机和重型卡车卖得好说明基建工程热度增加,在经济总体遇冷的情况下基建投资明显起拉动作用就可以在有效防止经济下滑方面发挥决定作用。在中国,依靠基建被人称经济增长的传统铁公基模式是诟病对象,因此人们现在在提到铁公基时总要小心翼翼,国家统计局在公布2017年3月份经济数据时也强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达72.7%,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已达54.6%,以此证明中国经济发展中“新动能”的作用已十分明显。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无可置疑,但官方在利用这一数字解释中国经济时似乎带有明显的理论防御倾向,因为过去若干年中已有很多的官员、经济学家包括国外的中国问题研究者们对于中国的传统投资拉动手段进行批评。

总结十八大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从经济管理方面可以概括出“三个构想”:(1)改革红利构想;(2)一带一路构想;(3)双引擎构想。其中的双引擎构想是克强总理在2015年1月21日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会演讲致辞时提出的,其内容是打造新引擎和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造传统引擎就是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按照老百姓的通俗理解就是大搞铁公基。所以,改造传统引擎就是我们理直气壮进行投资拉动的理论出发点。而克强总理在该次演讲中援引的数据——中国现有公共设施的存量只相当于西欧国家的38%,北美国家的23%,服务业水平比同等发展中国家还要低10个百分点,在城镇化水准上则比发达国家低20多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说明,中国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投资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需求缺口;而中国的高额宏观储蓄率和稳定的家庭储蓄率,则从供给角度证实了投资拉动经济的现实可行性。

在我们熟知的中国优势中,除了市场容量优势、储蓄优势、政府威信优势、建筑部门能力优势之外,还有一个“不足与外人道也”的优势就是中国在近四十年高速成长中形成的拆迁优势。大规模基本建设总要以拆迁为逻辑和现实前提,基建效率不单纯取决于建筑能力而首先取决于拆迁效率,中国的拆迁效率之所以让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羡慕嫉妒恨,一方面是政府威信,另一方面是中国特有的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制度。政府的威信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日积月累的结果,而农村经济改革从一开始就以折中式的联产承包开始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土地所有制问题,农地集体所有,这是保障拆迁有效率的一个暗含前提。而且,中国的各级地方政府大都经历过从野蛮拆迁到理性拆迁、科学拆迁的过程,随着拆迁补偿标准的提高,一些地方的农村农民也经历了从反感抵制拆迁到欢迎期盼拆迁的过程。很多年以前,我在北京的一个研讨会上和北京农商行的一位副行长同台讨论,他就告诉我:北京农商行一项重要的业务就是帮拆迁后的失地农民理财,他们的客户中几千万元户比比皆是,就是亿元户也不鲜见。我当时听后很惊讶,由此理解了为什么后来许多村庄的农民开始渴望拆迁了。因为这也许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最简近的发家致富途径。

我孤陋寡闻走过的国家不多,但有限的出国经验告诉我:世界上像中国这样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且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地方政府可能只有中国,关于地方政府在中国经济奇迹中的作用,张五常在《中国的经济制度》一书中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进行过分析。当年读这本小册子时似乎留有作者口气大分析线条粗的印象。这方面更深入的研究还有待来者。

在世界历史上,一个国家长盛不衰的最大奥秘就在于它能够面对现实着眼未来善于总结、吸纳和纠错,特别是科学纠错能力的大小是判断一个国家能力大小的关键。纠错的前提是启发智慧让大家畅所欲言,中国1957年反右时很多知识分子上了“引蛇出洞”的当,抱着对党和国家负责的态度对政府工作提意见最后被打成右派的历史教训我们应当牢记,听不得不同意见的政府肯定容易犯错误,党的工作也一样,应当鼓励大家建言献策不断改善我们的工作。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一党执政,同美国的两党制及其他国家的多党制有明显差异,两党制和多党制是一种天生的相互挑错的政治机制,而一党制配合以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度,就很容易形成普遍的阿谀奉承的政治氛围,这一点,我们的领导肯定心中有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气,风气好的时代通常是国家繁荣进步最快的时代,风气不好的时代常常会与经济上的倒退和萧条相伴随,想想1957年、1958年、1959年和文革十年,中国经济濒临崩溃的政治背景与林彪“四人帮”把党内政治风气搞乱高度相关。我们这些经历过1957年反右、1958年大跃进、1966~1976年文革的人都知道,林彪“四人帮”干的所有坏事都是在整天喊“伟大光荣正确”的口号下同时进行的。所以,中国的领导人应当警惕被捧杀,清醒正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为党的十九大建言献策,我觉得经济学界建言献策的重点就是认清中国优势、搞明白中国劣势,发扬优势扭转劣势,我们的工作才能更上层楼。

我有一位知名的老中医朋友,他熟读张仲景的《伤寒论》,对各种疑难杂症兴趣尤浓。他跟我不止一次地说过,理法方药,对中医来说,开方用药并不是最重要的环节,最最关键的是如何准确诊断病症,找到病根了,处方自然就有了。这一古老的辩证思维也启发我们在思考中国经济问题时,关键的关键,不是自吹优势,也不是盲目开方,而是缜密分析实事求是分析劣势找准病根开放言路集思广益,这样才是真正对国家负责任。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王松奇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五大新态势

2016年,随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经济增长分化态势加剧、新兴产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区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步伐加快,以及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逐渐显现这五大新态势。

态势一: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继续保持“西快东慢”态势
近年来,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及国内经济发展转型综合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分化加剧。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快,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省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另一方面,重工业及资源型产业比重较大的省份因产业结构单一,在 “去库存”“去产能” 背景下,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加大。区域经济增长格局仍延续“西快东慢”的分化态势。东部省份多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近几年受全球经济发展低迷的影响,经济增速有所下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在2013年之前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虽然2016年上半年降为8.0%,但生产总值增速继续处于“四大板块”首位。
态势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增长重要支撑
2010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为1.64万亿元,占GDP比重为4%,2015年增长到5.4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8%。2015年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有27个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大。新兴产业引领支撑优势凸现,高技术产业投资带动作用突出。
态势三:区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2016年,中国多个省市相继制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综合方案与专项方案。其中,东北地区在“去库存”、“去产能”,优化企事业机构软环境“补短板”等方面进展顺利;东部地区供给侧改革以新兴产业培育与创新驱动为要点,中、西部地区以“去产能” 为突破口,均取得相应成效。
态势四: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步伐加快 
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区域,在国家“双创”政策的引导下,加速构建创业创新生态。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区域经济转型的新动力。3D打印、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迅速,互联网金融、移动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加速发展,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持续发展。
态势五: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逐渐显现
国家级新区在我国区域的分布为:东部地区七个、中部地区两个、西部地区六个、东北地区三个。大多数新区成立后,GDP呈快速增长趋势,如天津滨海新区GDP占天津的比重达56.2%。同时,国家级新区也成为区域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如2015年浦东新区实现税收收入2658.1亿元,占上海市税收总量(不含证交印花税)的26.9%。

文章来源:新华网

私募股权投资的逻辑:1个标准,2元维度,3种方法,4类思维

从投资方式角度看 ,私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

募股权投资(简称PE)是指投资于非上市股权,或者上市公司非公开交易股权的一种投资方式。

从投资方式角度看 ,私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

今天,用4个数字与大家一起解密PE私募的投资逻辑。

数字一——1个标准:成长性是投资的核心标准

投资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投资未来,只有项目具备良好的持续成长性,投资才能成功。虽然企业的投资标准包含很多内容,但成长性始终是核心。

对被投企业而言,创新是本质,成长是结果。考察其成长性,关键在于寻找其持续增长的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可以表现在品牌、技术、管理、文化等很多方面,从企业类型上来细分,不同的企业所关注的创新及成长关键点不同,对于技术型企业,是否拥有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研发人员和技术创新体系,是判断其成长性的关键。

对于运营型企业,是否拥有一支完整的、执行力高的团队是关键。而无论哪种因素是关键,企业成长最终都会表现在财务等指标上,因此,千万不要被项目企业所谓的专利技术优势、名目繁多的奖状、资产规模及政府的重视程度等光环所迷惑,而最终要在核心能力和财务指标上找到成长的依据,以提升项目判断的可靠性。

企业成长性可以从4个方面衡量,5个关键点综合判断

虽然精确判断创业企业的成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如何判断其成长性仍然是有迹可循的。

首先,投资就是投资企业的未来,成长性衡量的是企业在未来可能具有的增长潜力。同传统企业一样,对创业企业成长性的判断主要从增长速度、增长质量、增长的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进行衡量。

其次,判断企业成长性有许多模型,涉及到多个维度,确实比较复杂。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针对创业企业,不妨先特别关注如下五个具有创业企业“特色”的关键点,以综合判断,相互佐证。

其一是看企业“离天花板的距离”。中小企业主营业务往往集中于某个细分行业,投资者可以先看看这个细分行业的市场规模、行业竞争情况。企业的发展空间即市场容量,也就是该企业成长潜力的理论最大值。此外,国家产业政策也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天花板高度。

其二是看企业的“人的因素”,包括企业家和核心人员。企业的创始人或带头人的管理能力,其是否具备企业家精神,以及技术性人力资源和核心创业团队人员的稳定,对企业持续成长至关重要。

其三是看企业“技术能力”。技术能力不单单看企业创新投入的能力和研究开发的能力,更重要是技术商品化的能力,也就是生产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

其四是看企业“发展历史”。创新型企业的形态千奇百怪、千姿百态,并且往往缺乏较好的参照,因此对其自身发展历史的解读尤为重要。是否有成熟业务模式、盈利模式?是否对市场变化有良好的应变?是否形成良好的治理结构?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这些都是用“历史眼光”看企业时需要特别关注的。

其五是看企业所处“生命周期”。企业的主营产品或服务是否处于更新换代快的行业?是否面临替代性技术和模式的紧迫压力?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行业?传统行业是否有新的增长点?新兴行业是否已经形成足够规模?

数字二——2元维度:事为先、人为重

做投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而非是要寻找特殊性。在投资参考标准上,人与事孰重孰轻的争论一直存在,有些人可能认为人是创造一切事情的起源,任何行业中的企业都有好有坏,因此人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另外一些人认为行业(事情)天生就有优劣之分,只有选择对了行业(事情)的时候,人的因素才起到区分优劣的作用。

我个人偏向先事后人的逻辑,就如赛马与骑师的关系,如果两个骑师选择的赛马相差悬殊,骑师的技艺就显得不重要了。某些行业天生就能获得高利润,企业天生就比其他行业内的企业优秀,有如某些人天生比一般人要聪明,基因非常重要。因此,我认为企业的结构性竞争优势比高人一筹的经营决策更为重要。

数字三、3种方法:辩证法、比较法、加减法

投资过程中,也需要思考与探索一些方法论的东西,在此给大家分享自己常用的三种方法。

1、辩证法

哲学上很重要的一个基础的就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其中辩证法有三个基本规律。

一是对立统一性,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即具有正面与反面性,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事物是在内外因作用下发展的,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在投资企业过程中,需要聚焦于企业发展核心驱动力,即内因,外因是推动推动企业发展与阻碍的外在条件,如政策鼓励等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等,但这些外在条件无法形成企业自身可持续的核心优势,必须要透过这些外在因素去看待企业,比如行业受外在激励或周期性上升通道中,我们投资这个行业企业,必须剔除外在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增长,把握企业内在核心资源给企业带来的增长才有参考价值。

二是质量互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其中度在量变与质变过程中尤其重要,投资一样需要拿捏好度,要辩证的去看某些行业的冷与热,投资时点的把握,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价值评估与投资谈判,时机与度的把握尤其关键。

三是否定之否定,事物的发展是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否定之否定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行业、企业发展都是具有阶段性的,明确其发展前景,小的曲折是必经过程。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也是动态和规律的,也需要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一个循环过程,多次的论证与考察是成功投资的必要保证。

2、比较法

比较法是了解企业优劣势的最直接的方法。通过同行业或相似的企业进行对比分析,能够清晰和客观的了解投资标的在行业内所处的地位及企业自身的优劣势,例如通过多家公司的毛利水平和净利润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我们拟投企业在行业的话语权及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实践中,获取真实有效的企业信息是比较法的关键,一般通过与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对比。一般对比分析主要从发展历程、业务与产品、商业模式、技术和客户、财务指标等几个方面进行,

如下图所示。

企业比较法考察因素图

通过如下华谊兄弟和华策影视两家影视企业对比分析举例

华策影视与华谊兄弟投拍剧业务比较分析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华策影视和华谊兄弟在投拍剧业务方面分别采用“项目组”制和“工作室”制,这一区别决定了二者在电视剧业务上“快”和“稳”的不同特性,同时也导致了两家机构在发展战略及财务指标(毛利率等)方面的差异。如果延伸一下,在对国内有影响力的影视剧企业进行多方对比,可以大致得出国内电视剧行业经营模式大致有三类:

一是制片人统筹模式,华录百纳为代表。

二是投资方统筹模式,以华策影视为代表。

三是工作室总体管理模式,以华谊兄弟为代表。

总之,通过对同行业内或相关企业进行对比分析,能更清楚知道这个行业内企业大都是什么样的经营路子,对理解拟投企业优劣势及未来成长性有非常大的益处。

3、加减法

顾名思义,所谓的加减法,就是有加有减。影响投资的决策因素有很多,根据实际操作中大致判断,每个影响因素设计权重(有利因素为正数,不利因素为负数,不同因素权重不同)进行一定的定量投资决策。此法需要针对不同行业都要有个不同的评判体系。

数字四、4类思维:生态系统、周期性、极限与常识、经济护城河

1、投资的生态系统

我们都清楚我们人类所在的地球是多种物质和生物相融合的大生态,如近年人类快速扩张与发展,地球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堪重负,环境的破坏最终会我们自己人类本身造成惩罚与伤害。

同样道理,在投资界也存在投资的生态系统,在这个投资生态系统中,参与方不能过多的去侵害其他方利益,一时的得利或造成整个系统的破坏,最终自己也无法生存。投资的商业生态系统是指通过投资而达成相关利益方可持续、合作共赢的局面,往往只有在多方利益相关者都能获得收益,投资的价值才能够持续,走的更远。总的来说,通过投资不能打破原有的商业生态循环,只有使得原有的生态系统更好的投资才是值得的投资,也是有价值的投资。

就拿我们PE投资商业生态系统来看,近年多家公司IPO申报阶段遭到举报,其中不乏公司内部员工、竞争对手、财经记者等利益相关者,究其相关举报的内容大多为历史沿革(国资流失)、税收方面(偷税)、利润操作、隐瞒行政处罚、环保问题等等。

从以上举报的内容,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者利益,如果不能够处理好相关利益纠葛,对大多方有利的投资是不值得。假如投资的企业存在内部员工利益分配不均、对很多竞争是致命打击、对用户及社会公众效应没有多大改善等情况下,此笔投资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中提到,经营企业需要利他理念,为他、为公、也能为自己,企业需要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践行社会责任。

PE投资的商业生态系统相关参与者示意图

2、周期性投资

我们大家对周期性都不陌生,但能恰到好处的把握周期趋势,进行周期性投资是少之又少。以我来看,周期性投资需要从宏观周期、企业发展周期、企业家经营及生命周期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

一是宏观周期,需要把握政治、经济、产业、资本市场等宏观周期,结合历史,搞清现状,研判趋势,最大可能地把未来发展趋势方向搞对,尽量避免做逆势而为的投资,通过对宏观周期分析,做周期性投资,决定把投资大致投在哪里(哪些行业)、投资规模、投资时间和速度(总时长和投资速度等)。

二是企业发展周期,企业就像行业和产品一样,也有发展周期,有的阶段创造利润,有的则消耗利润。明确判断拟投企业目前处于哪个阶段,对于投资成败至关重要。

三是企业家经营及生命周期,每个企业家因气场、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及身体状况不同而都能把企业带到多高多远都是有所不同的,要充分调研与摸清拟投企业家能把企业带到什么高度上,能否符合我们所期望的投资回报。企业家是有生命生理周期的,处于30-50岁是其创业和做事业的最佳年龄段,考察企业家的做事激情、身体健康状况也是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

3、极限与常识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犯低级错误,越浅显的道理越容易被忽视。在投资中,有很多高学历、高智商的投资人沉浸于行业分析、技术先进性分析、商业模式、投资模型估算等中,往往过于臆想按照什么条件下,企业就会怎么样的成长壮大,过于理想化的分析,往往都是忽视了我们老百姓都知道的极限与常识。有的商业计划书或投资分析报告,拟投资企业的一项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后,或投资的钱到位产能扩大后,会在3-5年会做上火箭,年均200%的增速,而且会持续下去,首先我们就要问自己真的有这样的好事吗?行业的企业内有先例吗?我们拟投的企业会成为特例吗?问一问对投资不了的外行人,也许对我们的决策能提到意向不到的收获,因为外行人一般会通过他们的常识来判断。

4、经济护城河

对于经济护城河也就是我们说的壁垒,护城河从投资角度是着眼于长期竞争力,而非短期的高成长。但是经济护城概念往往会被我们投资者误判,很多人会认为优质的产品、庞大的市场占有率、卓越的执行力、杰出的管理者等这些都是护城河,但是以上所说的几项是不是短期内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学习而被复制抄袭,无法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真正的护城河是更容易产生长期的高资本回报率的壁垒。主要从价格与成本两个层面,五个重要的壁垒。如下图所示。

1)无形资产

2)顾客转换成本

在消费领域,转换成本通常都很低,因此很少有这类护城河。对零售/餐饮企业来说,很难建护城河。换家商店或产品很容易;个别像沃尔玛/Home Depot通过规模,Coach通过品牌,建立了转换成本护城河。

转换成本可能难以被观察到,除非因为这需要你对客户的经历有深切的了解。但转换成本可以成为非常有力、持续时间很长的护城河。而且转换成本可能在很多行业/领域里出现。

银行业:银行的帐户转换成本很高,ROE平均为15%;

财务软件:Intuit QuickBooks,竞争产品如微软的Money很难有特别新的功能,而转换成本很高;

关键供应商:成本比例不高但性能关键的供应商:Precision Castparts,飞机引擎和发电机中用的超强金属部件;

试验设备:Waters Corporation,新设备/技术人员成本高,从易耗产品中赚钱,资本回报率超过30%。

3)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定义:产品价值因用户数量增加而加速上涨;用的人越多,越有竞争优势,成为良性循环。“因为别人用,所以我也用”。

网络只限于少数存在;最有价值的网络是用户最多的网络,网络规模与效应非线性。连接数量增幅高于链接点增幅;网络增加,边际收益增加具有网络效应的企业通常在较新的行业里,以信息/知识为基础,而不是有形物为基础。因为有形物是“独占性”商品,一人用了别人就不能用了。而信息/知识是非独占性,可以无限人分享;

信用卡:一定的网络效应,持卡人越多,接受的商户越多;商户越多,持卡人越多

微软:强有力的网络效应,你不会用Windows产品就无法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里生存eBay占有美国网上拍卖85%的份额。但它在中国的经历也显示,在快速发展/客户喜好不明确的市场,网络效应可能受威胁

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的网络效应最强,因为它所交易的合约有独特性。股票交易所的网络效应相对较弱,因为股票可以在不同的交易系统里进行交易。因此,网络效应在“封闭式”网络里最明显

第三方物流:网络效应强大。连接用户和运输公司。使用者越多,效率越高

4)成本优势

成本优势的主要来源于如下三个方面

5 ) 规模成本优势

相对规模优势比规模的绝对值重要得多。(波音和空客)

固定成本相对于变动成本比例越高,产业集中度也通常越高;(律师事务所、房产中介;汽车厂商,晶片厂商)

配送网络规模:卡车每多送一件物品,额外增加利润却很高;配送网络越大越密集,表示即使定价压的比竞争对手低,也享有较高的利润;UPS的ROIC高于Fedex,因宅配包裹比重高而隔夜信件比重低;半满的卡车成本低于半满的货机成本;医疗废弃物回收:庞大的回收站较第二名大15倍。

制造规模:游戏生产(ElectronicArts):每游戏的发行成本高且基本固定;较大的销量可分摊游戏开发成本;付费电视BskyB:有实力为内容支付更高的价格,较多客户来分摊成本;可购买更多的联赛转播权。

利基市场规模:利基市场指小市场中的垄断者:市场小到只能容纳一家公司。大公司不屑于进入。Graco:高端商用泵。1、市场容量不大;2、研发投入比例高;3、产品对最终用户的产品效果来说明显;4、成本比例不高(用于喷涂);Blackboard:大学用的学习软件,市场较小,需投入大量资源了解客户。

巴菲特大手笔投资可口可乐公司,重要的原因就是可口可乐公司具有坚固而宽阔、竞争对手难以跨越的“护城河”。可口可乐通过100多年的经营,已经成为可乐饮料品类的代名词,成功地将自己的产品与追求快乐联系起来,形成了竞争对手无法逾越的品牌这一无形资产护城河,也正是通过这一护城河也拥有巴菲特所说的“未利用过的定价权”。